武当博物馆2013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12-15
武当博物馆在本年度中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有序推进了日常管理、文物保护与交流、安全保卫等重点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全管理与上级要求接轨,逐步规范化。
1、完成了安全达标三年规划相关制度建设、消防户籍管理、消防工程验收等。按照省文物局下发的《湖北省博物馆安全达标三年规划》的通知要求,相继完成了安全保卫各类管理、应急、突发等制度建设及设施建设;完成了“消防户籍化管理”网络填报工作,保障了我馆的消防管理工作与特区消防管理部门的平台共建;完成了消防验收工程。
2、对新进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及演练。4月8日至12日,对新招录的7名职工进行了为期4天的岗前培训,并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安防、消防演练器材操作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保卫意识。
二、业务工作内容丰富,成效显著,楚地道教文物展倍受青睐。
1、文物外展取得新成效。《楚地道教文物展》相继在湖北省和安徽省博物馆巡展后,今年的5月18日和8月1日,又在甘肃省和浙江省博物馆顺利开幕;目前,该展览已被故宫博物院、意大利佛罗伦萨皇家博物馆确定了意向展出,此展览的影响力逐步由全国走向世界各地。
2、5.18举办了武当山老照片展。在博物馆日活动中,我们相继组办了老照片展、楚地道教文物展、中学生义务讲解员上岗等活动,综合陈列了武当山地区早期拍摄的部分老旧照片,集中反映了武当山一段时期的文化发展、变化,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3、南水北调考古发掘工作进入整理修复阶段。目前,南水北调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全面的修复整理阶段,我馆作为协作单位,正积极配合襄阳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进行文物的修复整理和数据整理。
4、征集收藏3件文物。3月14日,我馆接收了武当山文物管理所移交的石质碑刻2通;6月3日,接收了丹江口市蒿口村干部的石质碑刻1通,目前已将三件文物转移至文物库房,并进行了基础信息的采集和数据录入。
5、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积极配合特区组织开展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我们抽调了专人,对馆内所有馆藏文物进行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工作;按照特区要求,对武当山金花树景区所辖的石牌坊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雕构件和残件,为后期对该遗址的复原性修复做好了铺垫。
6、为丰富博物馆导览内容,创新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渠道,我们为观众提供了手机二维码导览服务平台,目前该项目投入使用。
7、社会服务与公众接待。本年度中,我馆共接待观众50余万人,其中政务讲解229次5061人。
8.6月初,经过层层审核、评估,我馆最终被国家文物局正式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