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博物馆2019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12-13
2019年,武当博物馆对照年度目标责任书,从基层党组织建设、民生实事整改落实、管理机制的提升完善、综合业务工作的拓展等方面来开展工作,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并取得了明显的实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全工作
1.4月和9月,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安防和消防演练活动,重点加强了职工在防范恐怖袭击、安全保卫方面的理论培训,以及器材操作、消防装备的穿戴方面进行了实操演练。
2.在每月开展的安全检查中,发现办公区地砖出现拱起、裂缝,主体建筑墙体瓷砖脱落、外围周界植被过于茂盛等现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影响观众参观、安保巡逻、安全防范工作的开展,针对以上隐患,武当博物馆启动小型项目维修工程,进行了集中整改。
3.12月12日,武当博物馆在特区消防大队举办的“问鼎武当”消防救援技能比武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
二、业务工作
1.3月21日至4月25日,与襄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天国之享——襄阳地区出土南朝画像砖艺术展》,该展览由襄阳市出土、收藏的33件中国南朝时期的画像砖组成,集中再现了南朝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面貌。
2.引进了黄石市博物馆的《“木艺匠心”—汪道元手工艺烟斗展》, 作品融合了古代青铜器爵、民间乐器鼓等中国民间文化的信息,十分贴近公众文化生活,是武当博物馆首次与民间文化接轨的一次展览尝试。
3.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与十堰市文物局、特区文物宗教局联合,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集报展》,全区共有39个党支部497人参观学习。
4.7月1日至7月30日,为庆祝十堰市建市50周年,武当博物馆与十堰市文物局、特区文物宗教局、郧阳培长报纸博物馆共同承办了《峥嵘岁月五十年 砥砺奋进铸辉煌》报纸展,利用143份报纸的展示真实展现了十堰的发展进程。
5.5月13日至8月11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共有49个国家参展,400余件组精品文物组成,武当博物馆的1件明代关公站像作为中国精品文物的代表之一受邀参展。
6.6 月20日至7月 23 日,武当博物馆的《金石六百年·武当碑拓艺术展》在襄阳市博物馆顺利开展。
7.3月20日,受十堰市博物馆的邀请,武当博物馆的“承古拓今”社教活动走进市东风22小学,对50名小学生体验了拓片制作过程,是武当博物馆社教活动首次在地市级学校开展推广,至此武当博物馆社会宣传教育活动正式开启“走出去”战略。
8.5月17日,面向入馆观众在博物馆正门口开设了“承古拓今”拓片制作专场免费体验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游客亲身体验了碑刻拓片的制作过程,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武当博物馆的社教团队与十堰市博物馆联合开展社教活动,让市博物馆的22名小小志愿者率先体验了拓片制作活动,共同为社教活动的课程规划出谋划策。
9.7月26日,“承古拓今”社教活动走进襄阳市,在襄阳市博物馆的协助下,该活动分别在襄阳市博物馆小学生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中开展、共有20名社区居民和40名小学生参与活动,并在襄阳市地区引起较大反响,荆楚网、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搜狐网、网易新闻、襄阳汉江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此次活动。
10.对未建档立卷的藏品文物进行了照片以及文字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已完成77套89件藏品文物的照片拍摄工作,共拍摄藏品文物照片477张;10月,组织工作专班对南水北调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进行清库整理,按照墓群号、探方号顺序分别对3000多件出土文物进行了标记、上架、存放。
11.抽派专人协助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武当山回龙观遗址进行全面清理发掘,共发掘清理面积1000余平方米,出土了明、清陶、铁、瓷、铜、琉璃等各类质地建筑构件330余件,为了解和研究回龙观的原始规模和布局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12.共接待观众49万人,其中周边县市区的研学团队已成为观众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