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博物馆202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12-15
2020年,武当博物馆坚持不懈地抓好常态化长效化疫情防控工作,一如既往地加强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积极拓展文物的交流展示,确保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正常运转,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履职尽责担当。
1、坚持常态化文物安全检查,确保文物安全万无一失。博物馆安全检查小组坚持常态化文物安全检查,与十堰文物局、特区公安局、特区消防大队共开展15次安全检查,分别完成了监控视频回放天数达到90天、监控室更换24小时不间断电源、外围周界安装报警器等隐患整改,有力提升了安防保障系数。
2、疫情防控工作得到有效管控。自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特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武当博物馆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建立疫情防控台账、持续做好单位职工的流调排查、动态管控、场馆的环境消杀、人员岗位的值班值守等工作,实现了博物馆的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管控。
3、认真落实开馆复工工作。根据疫情防控实际,为确保博物馆的正常运转,我们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组织开展环境消杀、安全检查、应急演练、疫情防控培训、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积极为复工开馆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并于6月23日恢复博物馆正常开放。
4、抓党员干部“双下沉”,提升党建引领功能。在“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引领作用。疫情发生以来,我馆主动与局总支紧密联系,服从党总支的安排部署,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下沉社区“双报到”工作,投入到社区的环境治理、文明劝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普查、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等活动中,共参与80次社区基层治理活动,服务时常达200小时,干部职工参与率达到100%。通过社区“下单”,包联单位和党员干部“结算”的服务模式,有力体现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以治理为抓手,促进了百姓需求与党员服务的融合发展。
5、文旅融合呈现良好发展。武当博物馆自6月23日恢复开放后,受疫情防控形势影响,观众和团队参观需限流和提前预约,观众数量大幅减少,武当山特区管委会积极响应湖北省“惠游湖北 与爱同行”A级景区免费游政策,武当博物馆成为武当山旅游重点推介线路,文化元素与旅游特色的融合发展越来越紧密。2020年,武当博物馆共接待观众87355人,人文旅游特色日益凸显。
二、拓展业务工作,进一步强化博物馆的功能职责。
1、开通“线上游”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结合肺炎疫情防控实际,博物馆暂未对外开放,为发挥博物馆的功能职责,武当博物馆主动作为,与十堰市博物馆联合开展抖音连麦直播,共同带领观众“云游博物馆”, 让博物馆文化以更贴切年轻人话语表达的方式,走进观众的视野,当天的博物馆连麦直播活动受到了线上观众的广泛关注,同时我们以此为契机,在“9.15武当山文化遗产保护日”期间,对武当山古建筑遇真宫也开展了线上直播活动,并得到了特区分管领导的积极参与和推介。
2、文物展览走进厦门。12月31日,受厦门市博物馆的邀请,武当博物馆的5件明代文物参加了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厦门市博物馆举办的“财神道—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展出时间自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该展览加强了武当文化在厦门市的交流与传播,而且为武当博物馆强化功能职责和武当山特区提出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合作互赢的发展思路。
3、金属文物修复项目正式启动。武当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多、年代久远、质地全、等级高,为进一步丰富道教文化展陈资源,武当博物馆委托湖北省博物馆编制了《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对明清时期94件(套)残缺、锈蚀较为严重的金属质地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经湖北省文物局审批同意,已拨付195万元专项修复资金,现该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流程,技术人员正式入驻馆内启动修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