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博物馆2023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1-26

时序更替,岁物丰成。2023年,武当博物馆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共同通过了国家二级博物馆的运行评估现场考核及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文物安全万无一失、陈列展览推陈出新、社教活动丰富多彩、文创产品亮点突出,博物馆热度持续升温,各项工作在发展中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阶段性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如既往地抓好文物安全工作,实现了安全管理零事故

1.严格值班制度。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特区关于安全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监控室严格执行24小时双人双岗制度、展厅安保实行不间断巡逻制度确保博物馆全年无安全事故。

2.严格演练培训。全年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4次,应急演练2次,微型消防站开展应急拉练17次,不断提升干部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严格检查整改。强化安全隐患整改,每月集中开展1次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规范有序地落实免费开放工作,武当文化实现持续升温

4.观众人数持续增加,武当文化持续升温。2023年,武当博物馆对外开放313天,接待游客10.4万人,与去年同期增比64%,提供人工讲解服务399次8156人。旅行社、研学团队、境外观众团体人数徒增,武当博物馆已成为武当山的重要打卡坐标地。

5.全面完成博物馆的年度运行评估和免费开放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对照博物馆的评估标准和要求,全面完成博物馆2019—2021年度在规范管理、服务产出社会评价、特色亮点等方面工作运行评估和现场考核工作,其中博物馆免开补助资金绩效评价考核工作,得到省文旅厅专家评审组认可。

6.大力改善博物馆公共服务环境。增设观众留言台,添置多媒体大屏,购置自动饮水机,改造卫生间通风设施,全方位提高观众参观体验。

7.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对签订维保合同的服务单位实行维保记录台账式管理,实现管理闭环;更换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会议室配备电子播放器,逐步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融入到综合管理中;完成全馆无线网改造、智慧wifi集成服务项目,为打造数字博物馆提供网络安全保障;印发文物库房管理办法、公务接待流程、固定资产清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机制

三、盘活文物展陈资源,文物价值得到有效阐释

8.加强馆际交流合作,举办各类文物展览7次。先后参加了四川省博物院举办的“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文物展,南京城墙博物馆举办的“文谟武烈——永乐的世界遗产”文物展2个文物外展,参与举办了《石破天惊——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藏红军长征石刻标语拓片展》《太极拳》特种邮票首发式及《世界珍邮展》《道教文物展》“辉煌历程”集报展》等5个临时展览。协助文物宗教事务局做好遇真宫临时展览的设计、布展等工作,全面阐释了遇真宫的遗产价值。

9.组织开展文物库房及藏品整理工作。拆除陈旧台架,铺设防静电地板革,粉刷库房墙面,更换鼓包地板砖,更换LED灯,改善文物保存环境;制作库房门牌,文物库房管理制度上墙,将文物按照种类、规格等进行分类上架,提升文物藏品管理能力和水平。

10.配合协作五龙宫考古发掘工作。武当博物馆派出业务骨干,深扎五龙宫考古发掘工作一线,配合湖北省考古研究院对五龙宫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已完成五龙宫中区南厢房以及南区整体揭露式考古发掘工作。2023年2月,武当山五龙宫遗址(西道院区)考古项目入选湖北省2022年六项重要考古新发现。

11.优化各类版本讲解词4套,提升讲解员精准讲解、因人施讲的水平。其中优化武当山核心景区讲解词一套,约1万2千字;博物馆讲解词共3个版本:包括游客版讲解词、政务版讲解词(优化精简20分钟)、二维码系统游客版讲解词,约3万字。

四、社教活动丰富多样,博物馆功能得到有力彰显

12.举办各类社教活动12次。其中线下活动9次,线上活动3次,开展内容包括活字印刷、剪纸、武当武术、小小讲解员培训、国乐体验等内容丰富、互动体验感强的社教活动,同时以新展览、新媒体为契机,开设“专家讲”“说新展”栏目向观众普及红色展览讲解、古建筑知识,积极搭建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在节假日期间,引入打卡背景墙、猜灯谜、投壶、拆盲盒等项目,积极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场景和氛围,增强活动现场参与感。

1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40次。为研学团队、旅行社、游客团体提供高峰引流、咨询求助、免费讲解、导览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40次,我馆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彰显出文明实践效能和志愿服务魅力。7月20日,武当博物馆“承古拓今——拓片制作体验活动课程”代表武当山特区参加了十堰市新时代实践志愿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志愿服务先行”的项目大赛荣获优秀奖。现“武当传拓技艺”已被列入武当山特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4.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工作融入社教活动中社教活动,制作宣传展板、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8月,武当博物馆特区管委会评为“武当山特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

五、打造全能型队伍建设,职工能力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15.丰富学习平台,职工学习成效显著。一是结合博物馆功能职责和岗位优势,组织全体职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集中学习9次;二是与局属单位加强联动交流,安排我馆讲解员分别到南岩宫、太子坡等文物景点开展讲解培训指导工作,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提升的效果;三是创造学习培训条件,组织单位职工参加上级讲解培训、应急急救、安全保护、社教研讨等学术交流、培训活动16批次30人,职工的综合素养得到多面锻炼。

16.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分别与湖北美术学院、汉江师范学院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8月,2名讲解员参加十堰市讲解员大赛荣获优秀奖。

六、聚焦重点亮点工作宣传推介,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

17. 主动担当,以重点工作为抓手,大力做好武当博物馆的宣传推介工作。本年度,我馆聚焦重要活动、重要节日、重要工作,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推介博物馆,共发布宣传报道83条,其中我馆与永乐文创公司联合申报的文创产品,荣获 “第二届全国文创百强文创产品单位”、2套明代名碑名刻文物入选《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2条新闻分别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官方主流媒体刊登报道。

18.深入挖掘武当内涵,不断提升武当文化软实力。配合新华社拍摄《登武当临丹江 探寻中国智慧》中文短片在武当博物馆拍摄古建筑内容;协助湖北省博物馆、德国斯图加特林登博物馆调研武当博物馆天人合一的展示内容;8月9日,参与特区融媒体、今日头条等媒体开展的专题栏目《武当雅集》《大地之旅》拍摄工作,通过抖音平台直播,博物馆一度冲上流量热点。

19.文创开发工作备受瞩目。充分掘馆藏文物价值,提升文物的活化利用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创产品研发、生产、经营,推出系列具有武当特色的文创产品。武当博物馆联合永乐(和)文创公司参与的文创产品评选活动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武当山古建筑活板明信片系列”荣获第一届(2023年度)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十佳文创产品”、“武当山古建筑创意书签”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终评推介文创产品”。